• 财讯网
  • 主页 > 商界 > 正文

    持续创新是推动供给与需求形成正反馈的关键

    2021-04-19 10:32:08  |  来源:  |  编辑:  |  

    4月19日,刘尚希在其个人微博发文表示,持续创新是推动供给与需求形成正反馈的关键。

    全文如下:

    随着中美战略博弈的加剧以及全球发展格局的深刻调整,中国未来发展仍将面临诸多挑战。如果按照传统思维、路径与方法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,很可能面临停滞压力甚至落入中等收入陷阱。唯有持续创新,才能构建起发展的确定性,其中既包括制度层面的改革,也包括技术层面的创新。

    中国经济的上半程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。在此阶段,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,积极融入全球市场,形成了出口加投资为主驱动的发展格局。而“双循环”理念的提出,本身就是一种战略创新,开启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下半程。在“双循环”发展战略之下,将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,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。“双循环”战略同样需要改革创新开路。具体来说,制度和体制机制创新是推动构建“双循环”发展格局、注入未来发展确定性的前提和保障。

    从经济学意义来解释“国内大循环”,就是要在供给与需求之间形成正反馈,新供给创造新需求,新需求拉动新供给,从而带动经济不断发展。“国内大循环为主体”不等于关起门来搞建设,而是要在更高水平上进行开放,通过外循环壮大内循环,从而提升国家综合实力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内循环是目的,外循环是手段。绝不能为了开放而开放,为了外循环而外循环。

   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升级以及多样化、多层次需求的形成,给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。当供应跟不上需求变化,就很可能形成“供给钝化”,导致消费萎缩或者消费外流。如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,避免供给响应机制的钝化,是供给与需求间形成正反馈循环的关键。另外,如果行业标准、市场监管、产权保护等制度建设不到位,可能造成企业“创新”产生的效用不及简单“模仿”或“抄袭”,从而导致“劣币驱逐良币”,也就很难实现高品质供给。因此,供给与需求之间正反馈循环的形成,需要体制机制改革以及制度创新作为支撑,并从根源上消除“供给钝化”和技术创新不足等现象。

    关键词:

    上一篇:迫于业绩和财务压力频频出售资产 成都市场遇阻    下一篇:广州美博会| 呵护女性健康,共享美丽人生,雅美达国际惊艳广州美博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