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财讯网
  • 主页 > 商界 > 正文

    【临桂文史】宛田瑶族乡瓮潭大桥的前世今生

    2021-09-17 10:18:30  |  来源:  |  编辑:  |  

    熟悉临桂的人都知道,以前,台湾有个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、国防部作战参谋次长、联勤总司令是临桂县有名的抗日英雄,叫石觉。 石觉的家乡就是瓮潭村。提起瓮潭村,莫不提该村的宝珠塔、深潭、 大榕树和瓮潭大桥。按理说,前面三件跟石觉沾得上关系,后面一件沾不上关系,但是联想丰富的乡亲们却把它与石觉联系起来。作为土生土长的瓮潭村人,笔者采访了最熟悉内情的村上老人,在此叙述瓮潭大桥的前世今生。

    象池公恩渡---瓮潭村位于义江上游一片天然的台地上。义江自北向南流到此地,受到台地阻挡折向东流,约有一华里,再一路蜿蜒向南绕村而去。 该村背靠大王山,南接义江西岸的樟村、葡萄等村, 隔江相望的北面、 东面是宛田一大片平原村庄,集贸市场,通向桂林、龙胜的321国道。 该村可以说是山青水秀,风光秀丽,物产丰富,人杰地灵。 可是,千百年来,河面宽敞、河水湍急的义江就这样扼守着该村通向外面的去路,将其困于一隅。村民生产、生活依靠竹排木船过江,艰难程度可想而知。

    清朝乾隆年间,村上大财主石鸣瑶(字象池)自己出资购置木船、 兴修起一座狭窄的木桥。 木桥一共18排, 每排用4根3米多长的木头拼起,用木条和马钉固定,木排下面用π字型支架支撑,从头至尾用藤或竹篾牵连。象池公还将自己10多亩农田无偿提供给护桥人耕种,以此作为护桥人修桥护桥的费用。不管是本乡人还是外乡人过桥分文不收。因此,乡亲们把木桥美其名为“象池公恩渡”。

    木桥凝聚着象池公对村民的一片深情,但由于历史条件局限,虽不必乘竹排、木船过河,但是正如村民所讲的“小小木桥如线牵,桥木首尾藤相连;洪水来时随波去,木船作渡荡秋千;提心吊胆船上坐,望洋生叹苦难言。”

    自力更生桥---七十年代末,在当时战天斗地的时代环境里,经济要发展,生活要改善,都离不开“桥”,桥成为发展瓶颈。一座坚固耐用宽敞的桥成为村民的梦想。被义江所困的村民太渴望一座桥了。要建桥谈何容易。当时,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只有七八十元,一天的工钱只有两三角,建桥无异于痴人说梦。然而,1976年发生的一件事,使当时的瓮洲大队文书石基胜下决心发动村民建大桥。

    1976年春,一场洪水将木桥冲走。人们到对岸搞生产只能坐木船过江。一天,第八生产队20多位妇女要到对岸耕作,不料船到江中,竹篙断成两截,木船失控,惊慌失措的20多位妇女随着洪水一直漂到葡萄村,才拉住岸边树枝,得以脱险。

    十分揪心的文书召集村里生产队队长、指导员开会商量,又召开村民会议商量。村上德高望重的老人纷纷动情地发言表示支持;差点被洪水淹死的妇女、家属、亲友,受到感染的乡亲们泣不成声地表示有钱出钱,无钱出力,有的甚至要当场捐款;青年人哽咽着表示愿意去二塘鲁山拉石挣钱建大桥;众人齐声表示愿意随时听从召唤,服从安排。

    强烈的愿望凝成共识,共识汇聚成信念和激情,激励着村民行动起来。建桥指挥部成立起来了,各项行动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了。每个生产队派出了2个年轻人到二塘鲁山拉车挣钱。外出筹钱的外出筹钱,在家的,测绘的测绘,设计的设计,砍竹子的砍竹子,扛树的扛树,挑沙的挑沙,抽水的抽水,人尽其才,才尽其用。不管做什么,没有一个讲价钱,叫做什么就做什么。当时,主体工程由邻村樟村李运兰老板承包,清底由村里自己负责。由于当时没有机械设备,只能靠人力清底。为了筑拦水坝,8个生产队,轮流挑石挑泥,深夜加班,只吃一碗小麦糊。水泵被杂物泥沙淤塞了,青年人只喝半斤三花酒暖身,潜入刺骨的寒水水中清理水泵。

    瓮潭村民的愚公精神,感动了县、乡政府领导和有关单位。县长亲自主持办公会拨款3万5千元,宛田公社拨款6千2百元,县林业局资助5千元,林业消防队2千元,宛田林业站资助2千元;也感动了周围村子的许许多多乡亲,上至庙坪、下至穴田都出借抽水机、抽水管;许多帮拉沙子、拉石头、拉水泥,拉钢筋的外地司机,经常免除运费。村民集体筹资4万5千多元。

    1981年,长48米,宽4米,三墩两跨,雄伟的大桥屹立在村民眼前,期盼已久的钢筋水泥大桥建成通行。有人赋诗“石龙嘴下架大桥,百年夙愿偿今朝;天堑眨眼变通途,瓮潭村民斗志高。”因当时国共不和的政治环境,没有人敢联系台湾石觉,因此,此桥被村民称为自力更生桥。

    党政恩惠桥---2009年7月初,接连几天的暴雨,终于在3日汇成一场百年罕见的洪水,汹涌的洪水,夹杂着巨大的树木和泥沙顺流而下,把村民们自力更生建起的大桥摧毁了。日日夜夜担心的事情发生了。这不幸的消息即刻传遍全村,全村的人都不敢相信事实,纷纷出来看个明白。在河边,男男女女,老老少少,两眼无不噙着泪花,桥,没了,没了。不知道哪年哪月,才能够再建起一座钢筋水泥大桥;也不知道,哪年哪月,才能够不再遭受渡江这份罪。

    灾情发生后,乡领导来了,县领导来了,市领导来了,自治区领导来了。各级领导十分重视村民们的困难,纷纷作出指示,一定为村民排难解忧。洪水过后,乡政府挤出3万元经费,为村民搭建了便桥。2010年初,在全县党政领导讨论县委2010年工作报告会议上,县长彭代元明确表态,把重建瓮潭大桥作为2010年全县为民做10件实事之一,并指示县交通局立项。经勘察,设计,制定出预算:主体工程需要160万,附属工程需要40万,合计200万。县政府拨款130万,财政局一事一议办争取了30万,余下40万由村民筹资解决。工程由县交通局主建,由桂林市盛丰建筑有限公司承建。2010年年10月26日,开工建设。 与此同时,村民筹资也在忙碌进行之中。经统计,全村289户,集资25万2千7百元;各界人士283人,乐捐12万7千多元。长60米,宽5.5米,四墩三跨的新大桥,于2011年9月2 8日大桥竣工通行。当天,彩旗飘飘,锣鼓喧天,村民象过节一样,穿上新衣服,扶着老人,带着孩子,敲锣打鼓,舞着狮子,迎接远方的 客人和亲朋好友,热闹非凡。县委常委、副县长沈立强代表县委、县政府出席竣工通行仪式。为了铭记党和政府的恩德,及与村民心连心, 村民们把新桥美名为“党政恩惠桥”“连心桥”。村民赋诗“新桥形美质坚固,长虹饮涧神怡然;春洪夏涝桥无恙,车水马龙喜空前;知情君子桥上歇,望水思桥想联翩。”(注:出版于2014年12月)

    关键词: 大桥 xxg Supply shanghai 383756

    上一篇:峡河乡开展基层减负工作专项自查    下一篇:宜昌举行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